天堂VA视频一区二区,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国产真实夫妇交换视频,日本不卡不码高清免费

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有關情況

2020-12-14 16:30:00
梁海霞
來源:
國家教育部
轉貼 1750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有關情況介紹

教育部教材局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大中小學必須開展的教育活動。“十三五”期間,勞動教育工作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探索。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廣大青少年兒童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小學廣泛組織學生參加家務勞動、校內外勞動。各地創建了一批省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帶動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深入開展。如北京市先后建設了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等3個學農勞動教育基地和1個學工實踐基地,將學農、學工實踐活動納入全市教育綜合改革重點實施項目,以初中學生為重點開展學農實踐活動。河北省易縣力求勞動教育實現“有實踐基地、有課時、有教材、有教師、有考核”。該縣根據寄宿制學校多的特點,開展學生自主管理,讓學生互幫互助,自己疊被鋪床、洗衣洗襪、刷碗刷筷、撿拾垃圾、修補課桌凳、打掃衛生,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上海曹楊二中秉承“弘揚勞動精神,培育勞動技能”的勞動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曹楊新村勞模云集的優勢,設立“走進勞模大訪談”必修課。學校還創建“自行車創意實驗室”“汽車實驗室”等,讓學生自行組裝自行車、新能源汽車;創建“軌道交通實驗室”,自主編程控制火車運行,培養新時代勞動者。

與此同時,普通高校結合專業特點,加強實踐育人,人文社會科學類本科專業的實踐教學不少于總學分的15%,理工農醫類本科專業不少于25%。職業院校廣泛開展了校園技能文化節、勞動文化節、勞動周活動等。各高校還組織大學生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持續開展暑期“三下鄉”等活動,建立學生志愿者星級認證制度。

第二階段:全面做好勞動教育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把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我們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契機,針對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的問題,對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制度進行了系統設計,組織研制《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意見》的配套文件《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

其中,《意見》面向全黨全社會,立足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提高勞動教育站位,把勞動教育擺在突出位置上,作為當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點工作。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指導,堅持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設計,明確勞動教育總目標及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校的課程設置、內容要求和考核評價辦法,形成勞動教育體系。強調勞動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各級政府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統籌家庭、學校和社會各個方面力量,為勞動教育全面實施提供場所、人員、經費、安全等保障條件,把勞動教育的四梁八柱搭建好。《意見》今年3月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指導綱要》則面向教育系統特別是學校,明確勞動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加強勞動教育實施指導。《指導綱要》由教育部今年7月印發,供各地和學校試行。

第三階段:大力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根據中央新要求,教育內外相互配合、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共同努力,推動建立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目標內容體系、組織實施體系和支持保障體系。

一是印發實施意見,全面部署勞動教育工作。據統計,河北、上海、江西、湖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以省(區、市)黨委、政府名義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意見,北京、天津、遼寧、江蘇、浙江、山東、重慶、四川、貴州、西藏、陜西、甘肅、寧夏等省(區、市)正在組織研制實施意見。

另有一些區縣研究出臺了相關行動方案。如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加快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發布《金牛區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清單(試行)》,包括目標、項目、場景、評價清單四大板塊,著力破解區域勞動教育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發布《中小學生“新勞動教育”實踐體驗活動方案》,由區財政補助660萬元,組織全區4.4萬名3—8年級學生到實踐體驗基地參加勞動實踐,依托“農戶+”和“村鎮+”兩種模式,讓學生進農村、入農戶、下農田,讓農民當學生“勞動課老師”;依托“企業+”“文創+”“科技+”,讓學生進企業、到文創單位,感知體驗新科技下的勞動。河北省臨城縣面向全縣中小學生分年級設計了年級勞動教育指導建議,對家務勞動、校內勞動、農業勞動的時間、項目內容等作了明確的規定,促使勞動教育規范化、常態化實施。

二是開展培訓研討活動,提升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將勞動教育納入國培計劃,納入各地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學習和培訓內容范圍,支持有關專業機構開展專題培訓和研討活動。今年下半年,委托北京師范大學、遼寧教育學院等,實施勞動教育國培項目9個。湖南、云南等省召開了勞動教育推進會議。天津、河北、遼寧、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四川等省(市)面向地方教育行政干部、學校校長、骨干教師等,組織開展了專題培訓活動。中國教科院今年暑期連續舉辦了九場公益講堂活動,全面解讀中央和教育部文件精神,介紹相關理論及實踐經驗,還與華中師范大學合作舉辦了勞動教育論壇。南京師范大學成立了勞動與教育發展研究院,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中國理論與中國實踐探索”研究。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創辦了全國首家勞動教育領域集刊——《勞動教育評論》,還與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共同舉辦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峰會。豐富多樣的培訓研討活動從各方面營造了有利于勞動教育的輿論氛圍和文化環境。

三是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提高學生勞動素養。新學期開始,各地和學校在已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明確課時,確定勞動內容,豐富勞動形式,強化勞動教育。如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舉辦了中小學生勞動技能競賽,讓中小學生分學段現場比拼勞動能力和水平。上海財經大學發布新時代勞動教育行動計劃,實施生活技能培育、社會實踐體驗、公益志愿服務、合作發展助力、創新創業創造聯動、就業能力拓展、勞動文化建設七大行動。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與有關單位合作共建“海中學生實踐農場”,自9月11日開始,依托農場分批組織高一全體學生開展勞動周活動。學生在勞動周中“過三關”:一是步行關。學校距農場30華里,來回都得自己走。二是生活自理關。鋪床疊被、洗衣刷鞋、燒飯做菜全由學生自己完成。三是勞動鍛煉關。每天勞動5—6小時,參加耕種、收割、治蟲、施肥、操作農機農具、喂雞喂豬等。

四是研發勞動實踐手冊,為學校勞動教育提供支持。近期,不少教科研機構與中小學和有關出版社合作,開發了教師勞動教育指導手冊或學生勞動實踐手冊,為學生勞動實踐提供具體指導。

在教育內外和各級各類學校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對勞動的育人價值已形成一定的共識,學生、教師、家長積極支持勞動教育的氛圍正在形成。今年下半年,湖南省教科院采取實地考察、訪談與網上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23萬多人次調查,覆蓋大中小學生、家長、普通教師、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以及大學教授、上市公司董事長、事業企業單位負責人等。結果表明,超過90%的人認為“勞動教育很有必要”,對于每天安排30分鐘體力勞動,96.6%的家長表示支持。另有我部組織的調查表明,在這次疫情防控中,70%以上的大學生明確表示愿意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動,他們或者直接投身抗擊疫情一線,或者投身社區防疫、特殊群體幫扶、愛心捐助等志愿服務。

深化改革 創新引領 推進學校美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

“十三五”期間,學校美育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美育工作的決策部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在政策體系、教育教學、資源保障、品牌項目、推進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推進學校美育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政策體系日趨完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把學校美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國務院發布的第一個學校美育文件,對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做出全面部署。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進行總體部署,對學校美育工作進行再認識、再深化、再設計、再推進。教育部針對大中小學各學段,研制出臺系列改革文件,著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動將美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印發《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對教育系統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作出安排。印發《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對新時代高校美育改革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印發《學校體育美育兼職教師管理辦法》,破解美育教師緊缺難題。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通知》,探索建立高校支持中小學美育協同發展機制。印發《教育部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開展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創建活動的通知》《教育部關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為學校美育政策體系構建了“四梁八柱”,制度建設更加完善。

二、教育教學成效顯著。一是美育課程建設穩步推進。引導各地各校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管理機制,提高美育課程開課率。義務教育階段,大部分省(區、市)義務教育階段都能按照國家課程設置方案保證音樂、美術課程總量不低于總課時的9%;高中教育階段,全國93.2%的學校能夠開設6個學分的藝術類必修課程;全國80.7%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將藝術課程納入公共基礎必修課,并保證72學時;全國87.6%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二是美育課程資源日益豐富。各地各校不斷強化美育育人目標,完善美育課程體系,豐富美育課程內容,深化美育教學改革。各地各校開發利用當地民族民間美育資源,豐富美育課程內容,構架以審美和人文素養為核心的美育課程體系,在中小學增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三是美育受惠群體不斷擴大。近87%的學生在中小學接受了藝術教育,65%的學生參與了的藝術社團或興趣小組,學習掌握了藝術特長。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藝術學習質量監測結果顯示,78.5%的四年級和77.2%的八年級學生演唱能力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91.5%的四年級和65.8%的八年級學生繪畫創作與表達能力達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八成以上學生喜歡藝術課和藝術教師。

三、資源保障持續向好。一是美育師資隊伍建設成效明顯。指導各地通過公開招聘、特崗計劃、免費師范生培養、全科教師培養、兼職教師等措施,破解中小學美育教師緊缺問題。實施“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首批支持20所高校對口支持18個省(區、市)的農村中小學校,在美育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供持續、穩定、有效的精準幫扶和志愿服務。據統計,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育教師人數由2015年的59.9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萬人,四年來增加14.9萬人,平均增速為5.7%。美育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由2015年的6.5%提高到2019年的7.5%,提升了1個百分點。二是美育器材配置、場地設施條件大幅改善。各地將美育教學器材配備納入全面改薄項目統一推進,全國中小學藝術專用教室的配備率大幅度提高,藝術教學器材與課外活動場地的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19年全國小學藝術器材達標率達95.07%,初中達標率達96.12%,高中達標率達93.26%,十年間分別增長了50.2%、36.76%和17.85%,特別是近五年分別增長了36.60%、20.16%和8.67%。三是設施設備標準日益完善。印發《義務教育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標準》,研制《普通高中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標準》《義務教育學校音樂、美術教室建設與裝備規范》,推動將高校藝術場館建設情況納入高校教育發展統計數據。

四、品牌項目成果豐碩。一是持續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組織優秀經典劇目演出、專家講學、作品展覽等美育實踐活動15000余場,惠及全國2000余所高校的千萬學生,成為引領廣大青年學生領略藝術經典、塑造健全人格的知名美育品牌。二是深入推進全國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堅持育人宗旨、堅持面向人人,強化完善學校開展活動、省級開展交流、全國現場展演的三階段推進模式,擴大活動參與面和普及面,中小學校參與面達到85%,高校參與面達到90%,形成“校校有活動、人人都參加”的局面,成為各地推進美育工作的常態機制和重要抓手。三是開展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和基地創建活動,在全國中小學和高校建設了1500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106個傳承基地,按照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等六個維度扎實推進,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學生心田。四是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通過全媒體向社會展現學校體育美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五是創新舉辦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和教師基本功展示,抓好美育教師源頭培養,“倒逼”高師教學改革,為基礎教育培養了一批專業基礎扎實、勇于創新教學、善于綜合育人的美育教師。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開創了學校美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生動局面。

五、推進機制不斷完善。一是完善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協同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聯動機制。指導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印發了省級層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創造性地與31個省(區、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指導各地貫徹落實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科學制定學校美育改革發展規劃,出臺政策措施。二是完善學校美育評價機制。將美育納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推動將美育工作與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和“雙一流”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將中小學校美育工作納入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檢測體系和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中小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自評和中小學校藝術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啟動并穩步推進美育中考改革試點。三是完善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184個農村藝術教育實驗縣,推動高校和社會力量參與中小學美育發展,聯合文化部門探索組建美育教學聯盟、文藝工作者援教聯盟。這些機制的建立進一步激發了“師生家校社”五大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為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增添了內生動力。

健全機制 聚焦重點 推動學校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

“十三五”期間,中國學校體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與體育鍛煉協調發展,不斷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學校體育工作整體質量。

一、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學校體育體制機制“四梁八柱”已經搭建,目前已進入全面施工、內部裝修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2020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會同體育總局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體教融合工作。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不斷完善學校體育頂層設計。總體看,“十三五”期間,學校體育實現了納入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納入立德樹人主渠道、納入考試制度改革、納入督導評價內容、納入全民健身計劃、納入體育產業發展規劃等“六納入”,學校體育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入了教育改革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二、教學改革更加深入。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課外鍛煉實效持續改善,校園體育文化蓬勃發展,95%的學校能夠保障學生在校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聚焦教會、勤練、常賽,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確保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掌握1—2項運動技能,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教學改革特色。目前,教育部開展的體育特色學校項目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近3萬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近1萬所、全國青少年校園排球特色學校近1500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近300所、全國青少年冰雪運動特色學校近2000所、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近800所。

三、條件保障更加到位。學校體育師資配備、場地設施建設、運動風險防控等條件保障日益健全。一是體育教師不斷“配齊”“配強”。“十三五”期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由50.2萬增加到59.5萬,每年新增體育教師約2萬人,年均增速4.3%。其中,2018年補充了24320名體育教師,2019年補充18991名體育教師。通過“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培訓了1萬多名國家級骨干教師和10萬多名中西部特別是農村、偏遠地區骨干教師。二是體育場地設施不斷提質增量。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已經被列為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內容。2019年底,全國小學、中學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學校率分別為90.22%、93.54%,體育器械達標率分別為95.38%、96.56%,較“十二五”期間大幅度提升。三是體育運動風險防控體系不斷健全。印發《學校體育運動風險防控暫行辦法》《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完善安全事故處理機制 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意見》等文件,通過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糾紛,凝聚社會共識和部門合力,營造“師生校家社”主動參與和推進體育工作的良好氛圍。

四、評價體系更加完善。建立健全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將身心健康情況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不斷提升中考體育科學性、示范性和引領性。啟動在高校招生中使用體育素養評價結果的研究。2019年實施“自主招生”和2020年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在招生考試中全面實施體育測試制度。實現學校體育工作與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掛鉤,與教師的績效工資、職稱掛鉤,與學生的綜合評價、升學掛鉤。

發表評論
移動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