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關于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提質增效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2020年)
- 2019-04-22 10:00:00
- 畢寧
- 來源:http://edu.qingdao.gov.cn/n32561912/n32561915/180508140147482013.html
- 發證機關:青島市教育局
- 發文編號:青教通字[2018]39號
- 學段:
- 政策發布日期:2018-05-07
- 無具體說明的有效期
青島市關于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提質增效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2020年)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強化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我市學校體育工作提質增效發展,切實承辦好2020年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以下簡稱學生運動會),現提出以下若干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提質增效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國運興,體育興”。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生命力旺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學校體育是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磨煉堅強意志、培養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對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發育、審美素養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學校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把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作為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基礎工程,把加強學校體育作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新中國剛一成立,毛澤東同志就指出“要注意健康第一,學習第二”,并強調“全國一切學校都應如此”。蔣南翔校長為清華大學定位“學校也應該是出體育人才的地方”,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口號。多年來,我市不斷完善和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有力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發展。但總體上看,學校體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相對薄弱的環節,對學校體育重要性認識不足、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間不能保證、體育教師短缺、場地設施缺乏等問題依然突出,學校體育評價機制亟待建立,社會力量對學校體育參與度不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仍是學生素質的明顯短板。各部門各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強學校體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任務,擺在重要位置,將辦好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納入議事日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動。決勝就是沖鋒號,就是總動員!”的號召做好學校體育工作。
二、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明確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提質增效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工作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關于“少年強則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科學論述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先的理念,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興趣、運動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以承辦全國學生運動會為契機,全面提升我市學校體育工作水平,為加快推進體育強市、體育強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目標任務。到2020年,形成學校體育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機制,學校體育場地建設達標率達到100%,體育設施器材配齊率達到100%,配齊配足體育教師,兼職體育教師持證上崗。構建科學規范的學校體育評價機制和完善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體系,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逐年上升,合格率達到95%以上,優良率達到40%以上,體育素養合格率達到85%以上,肥胖檢出率和近視發生率分別下降15%、10%。學生在學校期間學會3項以上終生受益的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全市學校體育工作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在全國學生運動會上實現競賽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三、強化措施,狠抓落實,認真完成學校體育提質增效十大任務
(一)深化體育課程改革,增強課程育人成效
1.全面推進體育課程、課余訓練、體育社團、體育賽事“四位一體”的體育綜合改革。嚴格落實體育課程,建立體育課程表網上公示制度,鼓勵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對學校體育課程的開課情況進行監督,加大體育課程運動強度訓練,確保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課。推行體育專項教學改革,鼓勵中小學研發富有學校特色、符合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特點的體育課程和運動項目,發展體育社團,切實提升“每天校園活動一小時”的質量。到2020年,中小學生實現一天一節體育課,人人有項目、班班有活動、校校有特色。
2.以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為抓手,引導學生提升體能水平和運動技能水平。建立包括體育知識、運動經歷、運動技能和運動效果在內的綜合性學生體育素養評價制度,實施學生運動技能“2+1”達標工程,即學生在小學階段至少學會游泳和武術2項運動技能,初中和高中階段至少學會1項球類運動技能。積極推廣體育家庭作業,建立家校聯動機制,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二)改進學生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3.探索個性化的體質健康教育模式。建設學生健康數據信息化平臺,運用運動手環、電子身份證等,結合學生健康體檢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推進學生健康檔案“一生一檔”系統建設,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完善市、區市、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體系,推動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常態化工作,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水平和健康預警、干預能力。
4.強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到2020年,中小學設立心理輔導室的比例達到100%,配備專職或兼職心理輔導教師達標率100%,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
(三)引領校園足球改革發展,整體提升校園體育項目發展水平
5.實施“校園足球振興行動計劃”,分階段重點推進校園足球新一輪改革活動。加大校園足球普及力度,分別培育全國和市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0所和400所,組建1000支校園足球隊伍,建設國家級校園足球教練培訓基地1個,建設國家級 “滿天星”校園足球訓練營主營1個、分營4個,每個區市均建設一個市級“滿天星”校園足球訓練營,培養1500名專兼職校園足球指導員、1000名校園足球教練員、1000名三級以上裁判員;豐富校園足球課程內容,辦好 “市長杯”“區長杯”“學校班級聯賽”“精英賽”“草根聯賽”五類聯賽,建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和U9-U22十一個年齡組別的賽事體系,創新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
6.優化校園體育項目布局,構建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各類項目協調發展的學校體育課余訓練體系。開展奧運項目進校園活動。加強“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大力推動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積極推進田徑、游泳等基礎項目及帆船、冰雪運動等特色項目,廣泛開展乒乓球、羽毛球、武術、射箭等傳統優勢項目,鼓勵開設橄欖球、手球、擊劍等新興項目,挖掘整理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充實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創建100所省級以上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四)加大學校體育賽事普及力度,提升學校體育競技水平
7.推動學校體育競賽活動常態化、規范化。學校每年要舉辦2次運動會,區市每年要舉辦1次運動會。完善校園體育十項聯賽和市、區(市)、校三級聯賽制度,大力開展小型分散、靈活多樣的校際、年級、班級體育競賽活動,學校周周有比賽,確保每位學生每年均能參加一項體育比賽。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聯合舉辦體育賽事活動,打造以校園足球為龍頭的3-5項立足青島、輻射全國的校園體育精品賽事。
8.加強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完善招生制度,貫通優秀體育生綠色升學渠道,對初中段獲得國家二級及以上運動員技術等級稱號的學生,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可以降低文化課分數錄取。支持區(市)和學校發展體育優勢項目(見附件1),鼓勵大中小學建立項目發展聯盟,積極推廣區隊校辦、市隊校辦以及選拔運動員到俱樂部訓練等多元化、多樣化培養模式,提升學校運動隊的競技水平。圍繞學生運動會10個設定項目,建設重點項目訓練基地(見附件2),為有體育特長和發展潛質的學生提供高水平的訓練服務。各區市要加快體校建設,合理進行項目布局,逐步形成本區市傳統體育特色。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發揮體校的專業引領作用,積極與體校進行“聯姻”,向各級體校輸送體育后備人才。各區市體校要依托本區域內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特色學校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及體育項目訓練培訓點等機構,加快本區域體育人才培訓工程建設,逐步形成完備的選材培訓網絡,全面提高我市青少年體質健康,培養選拔優秀體育苗子,為學生運動會奠定人才基礎。實現項目設置合理化,基地建設網絡化,科學選材標準化,訓練手段科學化,隊伍管理規范化,后備苗子優質化。
(五)加快多元化教練員隊伍建設,打造一流的教練員團隊
9.拓寬教練員來源渠道。采取體育教師共享、跨校任教、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學校運動隊配齊配足教練員。支持學校從體育運動團體、退役優秀運動員和專業教練中聘任兼職教練帶隊訓練。
10.提高教練員專業水平。實施中小學高水平體育教練員培訓計劃,選拔專業帶頭人、骨干教練員參與高水平的國內外專業培訓,到2020年,培育100名中小學體育市級名師。實施體育特色項目攻關計劃,統籌中小學、高校和社會體育資源,組建思想素質高、事業心強、專項執教能力過硬的教練團隊,開展項目專題研究、集中攻關,探索系統化、科學化的專業培養模式,為我市運動員參加全國學生運動會提供專業指導。
四、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為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提質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11.各區市和學校要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學校體育工作暨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部門職責,落實管理責任。研究制定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提質增效實施方案,將學校體育改革與學生運動會賽事準備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水平的穩步提升和學生身體素質的明顯改善。建立以學校為主體,政府保障、社會支持的學校體育工作模式。
(二)增加經費投入。
12.加大教育經費統籌力度,安排專項經費支持特色學校建設、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及體育活動等。鼓勵社會各界贊助學校體育和學生運動會。
(三)強化考核激勵。
13.將學校體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績、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業績考核評價指標,對成績突出的單位、部門、學校和個人進行表彰。健全學校體育工作評價機制,市、區兩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專項督導評價,強化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調動廣大師生運動的積極性。
14.建立體育教師激勵機制。將體育教師組織早操、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體育競賽、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輔導體育社團活動等納入工作量,在評定職稱時按規定計入輔導員工作年限。所訓練學生取得的成績和向專業運動隊輸送體育后備人才情況納入教學成果獎。為體育教師配備必要的戶外教學服裝及防護用品。對輔導運動員在市級及以上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體育教師,在職務評聘、評優表彰等方面優先推薦。對輔導運動員在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綜合體育比賽中獲得前三名的體育教師,市本級分別按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1萬元、2萬元、5萬元的獎勵。對輔導運動員破市學生運動會及以上紀錄的體育教師授予特殊貢獻獎,并給予2-10萬元獎勵。各區市和學校應參照予以獎勵輔導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體育教師。
15.建立學校運動隊參與國內外高水平比賽激勵機制。對在省級比賽中獲前三名的學校,市本級給予5-15萬元的獎勵。對在國家級比賽中獲前三名的學校,市本級給予10-30萬元的獎勵。各區市應參照上述標準,對所轄學校予以獎勵。
(四)場地設施保障。
16.大力推進學校一場一館建設。堅持體育場館建設與學校教育教學有機結合,充分體現學校體育特色,加強校園專門場館建設。各區市要綜合考慮學生運動會比賽需求和學校日常教學、訓練需要,統籌規劃、挖掘潛力建設學校專門體育場館,區域內新建、改擴建體育場館要主要安排在中小學校。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的學校體育場地課外向學生和社會公眾開放。
17.加強社會體育設施的綜合利用。積極推動社區內公共體育場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戶外營地體育設施建設,全民健身路徑等公共體育設施優先安排在中小學或學校周邊,日常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
(五)營造良好環境。
18.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及網絡等手段,加大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運動會新聞宣傳力度,總結交流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傳播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和健康理念、知識,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學校體育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