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VA视频一区二区,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国产真实夫妇交换视频,日本不卡不码高清免费

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進一步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意見

2019-10-08 09:36:00
閻俊杰
來源:http://www.qingdao.gov.cn/n172/n24624151/n24625415/n24625429/n24625443/170120112807376625.html
發證機關:青島市教育局
發文編號:青政辦發〔2014〕4號
學段:

政策發布日期:2014-05-14
政策執行日期:2014-05-20 至 2019-05-19

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意見

各區、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加強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根據教育部《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教政法〔2012〕9號)和《青島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經市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推進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以下簡稱學校)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切實轉變教育行政管理職能,理順學校與政府、社會的關系,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全面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為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標。堅持“簡政放權、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確保質量”的原則,加快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2015年前,全面完成學校章程制定或修訂工作,學校管理制度健全,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全面納入制度化和法治化軌道,民主管理不斷深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不斷完善,辦學行為依法規范,師生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初步建立。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實現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進一步簡政放權,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

(三)轉變政府職能。各級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等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依據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職責、權限與程序,規范行政行為,減少對學校的直接管理。全面實行教育行政審批事項和監督服務事項集中辦理和網上運行制度,切實提高工作效率。要進一步優化針對學校的行政執法業務流程,完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四)擴大學校人事管理自主權。實行校長職級制后,區市所屬學校的干部由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歸口管理。校長在核定的副校長職數內,按規定程序聘任副校長。學校可以在核定的內設機構和干部職數內,按規定程序自主設置內設機構,自主選任中層干部。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市管學校可以在核準的用編進人計劃內,自主招聘緊缺、特色專業人才和重點院校優秀畢業生。在市管學校教師統一招聘工作中,試點開展由學校組織面試前置工作。市管學校可根據有關規定,自主安排人員參加國內外教育考察、學習培訓、學術性會議等活動。

(五)擴大學校財務和基建項目管理自主權。學校按照部門預算要求進行預算管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不再對學校預算內開支的具體事項進行審批。將市級教育專項資金中用于學校基礎設施修繕、設備購置、圖書選購等項目的安排使用權限,下放給市管學校,由市管學校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自行組織采購,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監管考核。學生裝(校服)和住宿學生公寓用品,由學校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提供采購服務。市管學校的基建維修項目,投資在5萬元以下的,由學校依法自主管理和驗收,投資5—20萬元的,由學校依法管理,市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參與監管驗收。對績效考核優秀的市管學校,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定,績效工資總量可按一定比例上浮。

(六)擴大學校教育教學自主權。學校可在每周總授課時間不變的情況下,適當調整課程安排和每節課授課時間并按規定報批備案。普通高中學校可根據全市統一的招生政策,結合學校特色和發展實際,自主制定招生錄取方案,經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后實施。職業學校可根據我市產業發展和布局情況自主招生,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備案。職業學校可依法自主開展校企合作。

(七)嚴格控制涉及學校的檢查評估項目。面向學校的檢查評估統一歸口政府教育督導部門統籌安排。各級各部門涉及學校的檢查評估項目原則上應在年初公布,經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后實施。除法律法規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進入學校檢查。

三、加強學校章程建設,完善依法辦學、自主管理制度

(八)依法編制、修訂學校章程。章程是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和實施管理的基本準則,要按照“合法性、基礎性、發展性、人本性”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制定和修訂并公開發布。公辦學校章程應依法報教育行政部門核準,并報機構編制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具體辦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門另行制定。學校應當以章程為依據,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建立自主管理機制,對涉及師生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實施前應進行公示。

(九)強化學校章程實施監督。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負責監督章程的實施。校長應依據章程每學年度向教職工代表大會提交履職報告,并報送主管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對學校履行章程情況進行檢查、指導、監督,并作為對學校督導評估、學年度績效考核和學校領導任用考察的重要內容。

四、完善學校治理結構,健全科學決策、民主管理機制

(十)完善學校新型民主決策機制。學校要健全校長負責制,建立校務委員會,積極探索校務委員會的組織形式和運行規則,發揮其在學校民主決策中的作用。校務委員會管理具體規程由市教育行政部門另行制定。學校有關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事項,在提交決策機構審議決定前,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合法性審查,開展可行性和可控性評估,建立完善職能部門論證、專家咨詢、專業機構或者主管部門測評相結合的風險評估機制。民辦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要健全學校董事會(或理事會)議事規則,督促其履行法定職責。

(十一)完善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學校要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對教職工利益直接相關事項的討論通過權,對學校章程、學校發展規劃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問題解決方案的意見建議權,對學校領導干部的評議權以及對學校章程、規章制度和決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權。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管理制度和中等學校學生代表大會制度,拓寬家長和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渠道。學校要完善校務公開制度,健全重要部門、崗位的權力監督與制約機制。學校配置資源以及實施干部選拔任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聘任、學術評價和各種評優、選拔活動,要制定具體實施規則,確保過程和結果公開透明,自覺接受利益相關方監督。校內面向師生提供管理或者服務的部門,要全面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

五、強化依法辦學,維護廣大師生合法權益

(十二)加強法制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著力提升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和依法執教能力作為推進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和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學校校長均要接受教育法制、依法治校方面的系統培訓。教師每年應接受不少于10課時的法制培訓。學校要積極探索通過學科教學滲透、主題班會課、選修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等途徑,廣泛開展學生法制教育工作,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法制觀念。

(十三)切實保障教師權益。各級政府要建立學校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聯動調整機制,切實保障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學校要依法與教師簽訂聘任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要尊重教師權利,落實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待遇。學校要制定完善教師課堂行為準則,保障教師充分、正當地行使教學自主權。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成立學術委員會等相對獨立的學術評價組織,建立公平、公正的學術評價標準和程序,保障教師的研究、學習和學術自由。學校要成立教師申訴調解委員會,及時調解處理教師申訴和意見建議等。教師申訴調解委員會要有廣泛的代表性和權威性,成員須經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

(十四)切實保護學生權益。學校要嚴格執行規范辦學行為的有關規定,依法保證學生的休息和體育鍛煉時間,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學校要依法保護學生的受教育權,對學生的處分應當做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依據合法、程序規范,不得歧視或侮辱學生,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學校要建立相對獨立的學生申訴處理機構,其人員組成、受理及處理規則,應符合正當程序原則要求,并允許學生委托代理人參加申訴。

六、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保障機制

(十五)統籌規劃實施,加強組織領導。市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推進全市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學校開展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工作。學校要指定專門機構和專人負責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工作,并聘請專業機構或人員協助處理法律事務。

(十六)堅持試點先行,積極穩妥推進。各區市、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實施方案。已具備下放條件的管理權限要直接下放,尚無實踐先例的,可先行試點、逐步推廣。要在學校申報的基礎上,每個區、市至少選擇10所學校開展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試點工作,2015年年底前,全面展開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各級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和評估,積極穩妥推進。

(十七)健全評價機制,加強考核監督。要強化教育督導在學校考核評價監督中的作用,建立完善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制度、督學責任區和掛牌督學制度以及教育督導結果公告公示制度。各級教育、監察、審計等部門要依法加強對學校的日常監督。要積極培育教育中介機構,研究實施第三方教育監測評估,完善社會評價教育的有效途徑。要加大企業對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的過程參與和結果評價力度。

本意見自2014年5月20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19年5月19日止。

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5月14日


搜索政策文章
政策類目
發表評論
移動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