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
- 2019-10-15 10:13:00
- 閻俊杰
- 來源: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0409/t20040914_181883.html
- 發證機關:國家教育部
- 發文編號:教職成〔2004〕12號
- 學段:職業教育
- 政策發布日期:2004-09-14
- 無具體說明的有效期
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
教職成〔2004〕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以下簡稱《決定》),認真實施國務院批轉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更好地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經國務院同意,現對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決定》發布以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了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支持,以就業為導向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高等職業教育得到快速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出現逐步回升的良好勢頭,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的意識明顯增強。但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的薄弱環節,一些地方和部門在統籌人力資源開發中仍存在著忽視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傾向,在統籌各類教育發展中仍存在著忽視職業教育的傾向,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措施還不夠有力。一方面生產服務一線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廣大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與勞動力市場需求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發展面臨諸多困難,辦學條件比較差,辦學機制不夠靈活,人才培養的數量、結構和質量還不能很好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城鎮化,解決“三農”問題,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都對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迫切要求。盡快改變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的局面,切實發揮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緊迫任務。
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加快技能人才培養,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關系著我國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關系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關系著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各地各部門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認真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統籌職業教育與經濟建設、勞動就業、人力資源開發協調發展,統籌職業教育與其他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統籌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協調發展,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推進職業教育在新形勢下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從現在起到2007年,在高中階段教育中,要加大結構調整工作力度,進一步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使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保持大體相當,在有條件的地方職業教育所占比例應該更高一些;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應占一半以上。要鞏固和加強現有職業教育資源,促進職業院校辦出特色,提高質量,中等職業學校不再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或并入高等學校,專科層次的職業院校不再升格為本科院校,教育部暫不再受理與上述意見相悖的職業院校升格的審批和備案。
二、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增強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要積極推動職業教育和培訓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轉變,從專業學科本位向職業崗位和就業為本位轉變。職業院校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深化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專業、開發培訓項目,推進精品專業或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增強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高等職業教育基本學制逐步以二年制為主,中等職業教育基本學制以三年制為主。積極推行選修制或學分制,逐步建立彈性學習制度。推動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堅持以能力為本位,優化教學與訓練環節,強化職業能力培養,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實訓時間應不少于半年,中等職業教育應為半年至一年。
職業院校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不斷培育青少年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精神。努力把職業道德培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精神和嚴謹求實的作風。注重加強德育實踐活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創業教育和職業指導工作,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同時也要為學生提供就業服務,把畢業生就業率作為衡量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標。
逐步擴大職業院校在辦學、招生、專業設置、學籍管理、課程開發與安排、教師聘任、教材選用等方面的自主權,提高其面向市場依法自主辦學的活力。要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更加重視開展在職人員的崗位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農村勞動力培訓和各種形式的社會化培訓,努力提高廣大從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要積極開展面向殘疾人的職業教育和培訓。
強化市(地)政府統籌職業教育的作用,整合和充分利用現有各種職業教育資源,打破部門界限和學校類型界限,優化職業院校布局結構。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每個縣要重點辦好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或職業教育中心,并把縣級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或職業教育中心建設放到與普通高中學校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每個市(地)原則上要重點辦好一所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和若干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要充分發揮骨干職業院校的帶動作用,探索以骨干職業院校為龍頭、帶動其他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參加的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式發展模式。
三、切實加快技能人才培養,為新型工業化提供人力資源支持
各地方和行業部門要結合區域、行業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要,制定和實施技能人才培養培訓規劃。認真實施教育部等六部門推進的“職業院校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計劃”,到2007年在數控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和護理等四個專業領域共培養畢業生100萬人,共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訓300萬人次。認真實施勞動保障部等部門推進的“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三年五十萬新技師培養計劃”。
在技能人才的培養培訓中,要充分發揮企業、職業院校和各類培訓機構的作用,通過職業院校培養、企業崗位培訓、名師帶徒、個人崗位提高相結合的方式,加快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復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的知識技能型人才,推動技能人才隊伍的整體建設,使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有較大增加和提高,努力緩解勞動力市場技能人才緊缺狀況。
四、大力加強農村職業教育,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服務
繼續推進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地方政府要加強統籌,促進農業、科技和教育部門發揮各自優勢,把農業技術推廣、科技開發和教育培訓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要統籌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發展,發揮縣級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或職業教育中心的龍頭作用,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和農業推廣、培訓機構資源,大力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繼續組織實施“綠色證書培訓工程”和“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造就適應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需要的新型農民和技術骨干,加快農業科技的進村入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和特困地區貧困人口的實用技術培訓,幫助他們擺脫貧困狀況。重視農村基層干部的培養培訓工作,依托各類高等院校特別是高等職業院校、廣播電視大學以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形式,努力實現村村都有一個大學生的目標。在實施“大學生西部志愿者計劃”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額到西部職業學校任教。
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民增收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要認真實施國務院辦公廳批轉的農業部等六部門《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國務院批轉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努力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進一步擴大職業院校面向農村的招生規模,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東部對西部的帶動和輻射作用,繼續加強職業教育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做好城市與農村、東部與西部合作辦學、聯合招生工作,并積極幫助農村和西部地區學生在城市和東部地區就業。有關部門要重點聯系一批勞動力輸出較多的地區,認真總結并推廣典型做法和經驗。要加大在崗農民工的培訓力度,支持和鼓勵行業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民工學校,同時充分利用社區內各種教育資源,開展面向農民工的教育培訓。
各級政府要扶持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城鄉合作與東西部聯合辦學,特別是對在相關工作中成績顯著的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和成人學校給予獎勵。西部和農村開發建設項目應安排配套資金用于相關領域的人力資源開發。使用農民工的單位負有培訓本單位所用農民工的責任,所需經費從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中列支。
五、深化辦學體制改革,促進多元辦學格局的形成
各級政府要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繼續發揮主導作用,努力辦好公辦職業院校。行業企業要繼續辦好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鼓勵行業企業與職業學校實行合作辦學,建立行業職業教育咨詢、協調機制。強化企業自主培訓的功能,努力加強職工在崗培訓和下崗失業人員培訓。
民辦職業教育應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發展民辦職業教育,積極吸引民營資本為發展職業教育服務,充分發揮民辦職業教育貼近市場、機制靈活和運行高效的特點,促進職業教育觀念、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認真實施《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民辦職業學校應當按照公益事業用地及建設的有關規定給予優惠,并保護民辦職業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合法權利,要在學校評估、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與公辦職業學校一視同仁。
要深化公辦職業院校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公辦職業院校運行機制創新,真正形成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自主辦學的實體。鼓勵公辦職業院校大膽引進競爭機制,推動公辦職業院校重組和整合,探索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職業學校及個人合作方式,實行多元投資并舉的辦學體制。在推進職業院校的重組和整合中,要防止公辦職業教育資源的流失。
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領域的中外合作辦學,認真貫徹《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學習和借鑒國際上發展職業教育的有益經驗和辦學理念,引進國際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拓展國際招生和就業市場,擴大職業教育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六、完善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積極推進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資格認證工作
認真執行《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堅持“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就業準入制度。各級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勞動執法監察,對違法行為進行糾正并給予處罰。進一步完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快開發國家職業標準,并及時進行調整和更新,形成能夠反映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要的動態國家職業標準體系。建立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監控制度,加強規范化管理。要根據下崗失業人員、進城就業的農民工的實際需要開展鑒定工作,做好相關服務。
要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在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中的作用,積極推進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資格認證工作。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發揮優勢的原則,各地要新確定一批具備條件的職業院校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所(站)。勞動保障、人事、教育以及有關部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工作加強指導、提供方便。要做好職業資格認證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的對接服務,加強專業教育相關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相互溝通與銜接,教學內容能夠覆蓋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要求的專業,學生技能鑒定可與學校教學考核結合起來,避免重復考核。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以及少數教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的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的主體專業,經相關部門認定,其畢業生參加理論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并取得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者,可視同職業技能鑒定合格,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有關部門要按照《決定》的要求,抓緊組織對職業學校主體專業的認定工作。要根據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勞動用工和國際勞務市場的要求,積極引進國內急需、在國際上廣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以及課程體系。
七、加快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切實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解決技能人才培養“瓶頸”的關鍵措施。認真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意見,切實改善職業院校的實訓條件,力爭到2007年,分期分批在重點專業領域建成一批條件較好、專業種類齊全、適應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實訓基地。實訓設備的配置要與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相適應,以通用、實用為原則,重點解決好數量不足、實習工位短缺等問題,為學生提供足夠時間的高質量的實際動手訓練機會。要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裝備水平和現代教育技術水平,促進職業教育的現代化建設。
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重視發揮現有職業教育資源的作用,與近年來中央財政支持的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相結合,使前期投入發揮更大效益,要努力實現區域內中、高等職院校和培訓機構對實訓基地的共享。實訓基地要建立自主發展的新機制,不僅完成教學實訓任務,還應主動面向市場開展培訓和技術服務。實訓基地建設中要注意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多渠道籌集建設經費,實行政府、企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共建共管。
八、深化職業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深化職業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進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勤人員的聘用(任)制度,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教師隊伍。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國辦發[2001]74號),抓緊制定和實施職業學校和成人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人事、勞動保障部門要積極為職業院校招聘人才提供服務,通過實行固定崗位與流動崗位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設崗和用人辦法,指導和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對于到職業院校擔任教師的專業技術人員、高級工和技師可按照相關專業技術職務條例的要求評聘教師職務,實行聘任制度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規定的相關待遇。地方人事、教育、勞動保障等有關部門要按照相關教師職務試行條例的要求,制定符合實際需要的各類職業院校教師職務評聘辦法。職業院校中專業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師,可按照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系列條例的規定,再評聘第二個專業技術資格,也可根據有關規定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深化職業院校教職工分配制度改革,把教職工收入與學校發展、所聘崗位以及個人工作績效掛鉤,調動教職工積極性。
要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繼續教育進修和企業實踐制度。職業院校專業教師每年脫產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應不少于規定的學時數,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以上時間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實踐,并作為教師提職、晉級的必要條件,其他教師和管理人員也應定期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實踐和調研。要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擴大專業教師培訓和在職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規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本地區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和相關配套措施。
九、多渠道增加投入,為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堅實的條件保障
認真落實《職業教育法》和《決定》中對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單位和社會共同分擔、多種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新機制。各級政府要增加用于發展職業教育的投入,確保公辦職業學校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并鼓勵職業院校更新實習設備、改善教學實驗設施,特別是加強職業院校共享平臺的建設和重點專業的建設。省級政府要制定本地區職業院校學生生均經費標準,并督促職業院校舉辦者按標準投入經費。金融機構要以信貸方式支持發展職業教育,政府部門根據需要可以為職業院校提供貸款貼息。要進一步落實《決定》中關于按照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的規定,保證經費專項用于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在政府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同時,受教育者也要承擔一定比例的教育費用。職業院校的學費收入要全額用于院校的發展,各有關部門不得用其沖抵正常的撥款,也不得以任何理由進行截留、調撥或劃轉。要積極探索吸收國(境)外資金和民間資本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途徑和機制。
中央財政安排職業教育專項經費,主要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和支持實訓基地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根據職業教育發展實際需要,統籌安排資金繼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市(地級)、縣級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或職業教育中心的建設。國家和地方安排的扶貧資金都要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培訓的投入力度。地方各級財政要增加職業教育專項經費,在安排農村科技開發經費和技術推廣經費要安排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培訓經費。職業教育的專項經費投入,主要采取獎勵、直接補助和資助學生等方式。加強對經費使用的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各級政府要通過獎學金、助學金、貸學金和培訓費補貼等多種形式,對家庭經濟困難群體及其子女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提供幫助,鼓勵行業企業、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捐資助學。
十、加強領導,營造發展職業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切實承擔起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統籌規劃,分類指導,依法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國務院批準建立的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國職業教育工作,研究解決職業教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應的職業教育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有關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各級政府要把職業教育工作列入年度教育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向人大、政協報告職業教育工作,并接受檢查和指導。要把發展職業教育列入政府業績考核重要內容,政府教育督導部門要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督導。要加強對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的評估檢查。
要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用人單位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和薪酬制度,逐步提高生產服務一線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經濟收入。建立優秀技能人才政府津貼制度,將技能人才與科學和工程技術人才同等對待,提高其社會地位和待遇。要定期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對優勝者給予相應的獎勵,認定其相應的職業資格。各級政府應對職業教育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優秀教師,按有關規定進行獎勵表彰。大力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貢獻,大力宣傳職業教育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人物,在全社會弘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風尚,營造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和技能人才培養與使用的良好環境。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人事部
勞動保障部
農業部
國務院扶貧辦
二〇〇四年九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