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的意見
- 2020-07-15 16:09:00
- 閻俊杰
- 來源: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0/7/15/art_11990_9304821.html
- 發證機關:山東省教育廳
- 發文編號:
- 學段:小學,初中,高中,職業教育
- 政策發布日期:2020-07-08
- 無具體說明的有效期
山東省教育廳等11部門關于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的意見
魯教基發〔2020〕2號
各市教育(教體)局、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編辦、市婦聯、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衛生健康委: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精神,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化育人體系改革,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一)突出德育實效。堅持德育為先,推動“一校一案”制定中小學校德育實施方案,推進德育課程一體化。認真貫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豐富教育形式和載體,組織時代楷模等先進人物進校園活動,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全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強化以“沂蒙精神”為主要內容的紅色文化教育。
(二)注重全面發展。改進科學文化教育,統籌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嚴格落實早操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體育、藝術活動,發展特色社團,每年降低中小學生近視率1個百分點。出臺體育、文化、藝術項目購買服務辦法,鼓勵專業社會組織提供體育、文化、藝術教學支持。用足用好用活課后延時服務時間,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拓展活動。做好學生發展指導,加強學生人生規劃教育,開展職業體驗。
(三)強化實踐育人。發揮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和各類歷史文化、自然資源公共設施的育人作用,每所學校至少設立1處校外實踐基地。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時,豐富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內容,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突出勞動教育,創建一批勞動教育實驗區,堅持學生值日制度,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適當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小養成勞動習慣。
(四)注重家校共育。密切家校聯系,強化學校、教師、家長聯動機制,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切實履行家庭教育職責。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和家長委員會協同作用,辦好山東省網上家長學校,豐富家庭教育課程資源,擴大家長參與度和覆蓋面。推動每個城鎮社區和具備條件的農村社區,建設一所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為家長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五)搭建協同機制。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打造“鄉村溫馨校園”,提升鄉村教育質量。建立教育結對幫扶機制,推進區域間教育協調發展,全面實現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的結對辦學。推廣青島支教島經驗,打造教育志愿者專業團隊,建立名師名校長支持服務鄉村教育制度。
二、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六)加強課程教材建設。頒布地方課程管理辦法和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建立質量監測評估制度,提高課程實施質量。以課程為載體,推進特色學校建設。開展國際理解教育試點,提升中小學生國際素養。制定中小學教材管理實施辦法,組織編寫優質地方課程教材,規范中小學教材教輔管理。
(七)優化教學方式。實施課題引領計劃,帶動育人方式改變。倡導啟發式、互動式、情景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融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堅持因材施教,注重分層教學,全面建立學情會商制度和學困學生幫扶制度,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注重發現、培育、推廣優秀教學成果,每2年組織一次省級優秀教學成果評選。
(八)加強資源建設。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搭建覆蓋基礎教育各年級各學科的數字教育資源平臺。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和課程教學深度融合。加強信息化終端設備及軟件管理,建立數字資源進校園審核監管機制。
(九)規范教學管理。修訂《山東省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制定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指導學校建立教學管理規程。科學安排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作業數量和作業時間,堅持并完善課業負擔調查制度,推行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三、深化考試評價改革,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
(十)健全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縣域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教師育人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評價體系,開展質量監測評估。完善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優化信息管理系統,加強使用管理。建立課程實施評估標準,全面開展教學評估。
(十一)完善招生考試制度。完善義務教育學校劃片招生、就近入學制度,建立入學通知書制度,落實控輟保學責任。統籌公辦、民辦學校招生,嚴禁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掐尖”招生、違規招生。完善初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推行等級評價、等級呈現、等級錄取,推進高中學校通過課程特色、學生特長彰顯辦學特色。穩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
四、強化師資保障,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隊伍
(十二)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全面落實中小學教師崗位設置標準,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管理辦法,績效工資總量向寄宿制學校和開展課后服務的義務教育學校傾斜。加大工作量在績效工資分配中的權重,全面搞活內部分配。深化“縣管校聘”管理機制改革和校長職級制改革,明確校長辦學治校的責任和權力,在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框架內,進一步完善校長薪酬分配辦法。制定教師教育懲戒權實施細則,堅決維護教師合法權益。
(十三)提升教師素質能力。加強教師教育體系建設,鼓勵高水平綜合院校舉辦教師教育。完善省屬公費師范生和市級政府委托培養師范生政策,努力提高師范生生源質量。完善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招聘辦法,改善教師結構。構建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培訓體系,3年內每名教師至少接受一次集中培訓。發揮優秀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每年組織優秀教師送教上門,培訓鄉村教師10萬人次。加強齊魯名師名校長隊伍建設,每3年培養200名齊魯名師、100名齊魯名校長。
(十四)加強教研隊伍建設。明確教研機構及教研員工作職責和專業標準,健全教研員準入、退出、考核獎勵和專業發展機制。完善省、市、縣三級教學研究體系,為教研機構配齊所有學科專(兼)職教研員。積極推進縣級教學研究與改革工作,建立縣級教研機構兼職教研員制度,組織經常性教研活動。
五、強化條件保障,筑牢學校高質量發展基礎
(十五)繼續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科學編制縣域中小學布局規劃,落實城鎮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規劃建設政策,建立消除大班額長效機制。做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和能力提升,在留守兒童、特困家庭兒童集中的鄉鎮建設一批寄宿制學校或博愛學校。加快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
(十六)提高經費保障水平。建立義務教育經費穩定增長機制,適時重新核定公用經費標準。落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個別確有困難的地區可延至2022年前。完善普通高中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和學費動態調整機制,原則上3年核定一次學費標準。
六、強化組織保障,構建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十七)落實部門職責。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市、縣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要熱愛教育事業、具有教育情懷。堅持基礎教育優先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基礎教育,財政資金投入優先保障基礎教育,土地等公共資源優先滿足基礎教育發展需要。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為深化改革、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提供保障條件。
(十八)強化考核督導。要把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納入黨政領導干部考核督查內容,并將結果作為干部選任、表彰獎勵的重要參考。對辦學方向、教育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教育生態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地方,要依法依規追究當地政府和主要領導責任。
(十九)營造良好環境。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齊抓共管,抓好思想引領和輿論引導,推動提供更多兒童優秀文化產品。加強校園及周邊綜合治理,維護校園正常秩序和師生合法權益,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營造教書育人良好氛圍。
- 重點任務分工.doc 1041MD5
- 重點任務分工.doc 1041M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