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全面加強和改進 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 (2022—2024年)
- 2022-01-18 08:53:00
- 畢寧
- 發證機關:青島市教育局
- 發文編號:青政辦字〔2022〕 2號
- 學段:小學,初中,高中
- 政策發布日期:2022-01-18
- 無具體說明的有效期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20〕 36號)、省政府辦公廳《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重點任務及分工方案》(魯政辦字〔2021〕 136號),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建設特色鮮明的青島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體系,積極發展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著力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到2022年,全市中小學美育課程優化創新,美育師資隊伍不斷壯大,美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雙減”政策有效落實,“全面+特色”的美育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
到2023年,美育課程改革成效顯著,美育師資隊伍更加多元,美育教學研究不斷創新,政治性與引領性相統一、共性與個性相統一、針對性和實效性相統一的校園文化建設發揮重要育人 作用,學校精致管理彰顯美育品牌特色,品質立校引領全市中小學美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到2024年,學生審美素養全面提升,學校美育育人成效顯著,城鄉美育發展均衡,社會美育氛圍濃厚,形成多方聯動、開放高效、富有活力的中小學美育發展新格局。
二、重點任務
(一)提質創優,實施美育教學改革深化行動。
1.嚴格落實美育課時要求。小學每周不少于4節,初中每周不少于2節;普通高中累計不少于108節,中職學校必修課程累計不少于72節。(市教育局會同各區、市政府負責;以下各項工作均需各區、市政府負責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2.拓展提升美育課程內容。義務教育學校要注重美育與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體系的緊密融合;普通高中學校依據學校特色,增設更具拓展性、研究性和可選擇性的藝術校本課程;中等職業學校要結合職業發展特點,突出美育課程的銜接性和專業針對性;特殊教育學校要注重美育在各學科全過程的滲透。實施青島美育探源計劃,鼓勵以海洋文化特色及茂腔、柳腔、秧歌、面塑、剪紙等地方民間民俗藝術資源為依托,深入挖掘地方美育文化內涵,建設有底蘊、有傳承、彰顯文化自信的學校美育特色課程。做好“十個一”項目實踐活動、課后“三點半”服務與美育課程的深度融合。(市教育局會同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
3.持續推動美育教學研究。以市集團化辦學育人模式為引領,建立美育教學校域、區域、市域一體化集備機制。加大美育科研力度,豐富美育專項課題內容,提升美育教師教科研能力。明確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確定各學科美育指導。加強美育主題式課程設計,結合生態觀及 STEAM教育理念,充分挖掘不同學科蘊含的美育資源,探索美育合作課程新模式。(市教育局負責)
4.全面提高美育教學質量。落實“教會、勤練、常展”美育教學改革目標,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教學模式。繼續推進以自主、探究、合作為核心的美育生本學習模式,完善以提升學校美育質量為導向的課程實施機制,深化小班化教學、選課走班、長短課、跨年級選課等美育教學改革。評選市級美育精品課500節,打造市級美育精品課程資源庫,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探索建設融媒體美育公開課進校進社區。(市教育局負責)
(二)示范引領,實施美育特色品牌建設行動。
5.創建美育特色學校。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基礎上,統籌全市美育特色學校布局,培養評選合唱、戲劇、管樂、民樂、戲曲、剪紙、陶藝等市級美育特色學校(社團) 1000所(個),帶動區域內學校的美育特色建設,形成以點帶面的區片美育共建聯盟。(市教育局負責)
6.彰顯美育活動品牌。緊密融合“十個一”項目及“十大節日”和“掌握一項藝術才能”“演唱一支歌曲”項目,堅持面 向全體學生、人人享有藝術,加快學校合唱、舞蹈、器樂、戲劇、藝術實踐工作坊等學生群體性藝術社團建設。建立校、區、市三級藝術展演長效機制,搭建青島市中小學藝術節、合唱節、管樂節、戲劇節等藝術活動展示平臺,形成“校校有品牌、班班有社團、人人有特長”的中小學美育實踐新生態。持續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流動的美術館”等進校園活動,推動“藝動城鄉”全市城鄉學校美育幫扶活動創新發展。(市教育局會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聯負責)
7.提高學生藝術團建設水平。全面提升中小學生藝術團的質量與規模,積極整合優質美育資源,配備高質量指導教師,落實活動經費,確保學校藝術團學習、排練、演出交流、參加展演和社會公益活動等有效實施。 2024年年底前,打造100支高水平中小學生藝術團。(市教育局負責)
(三)培優育強,實施美育師資水平提升行動。
8.充實美育教師隊伍。堅持以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的原則,將美育兼職教師納入各區(市)、各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總體規劃。推動專業藝術教師校際互聘交流、跨校走教,鼓勵學校與專業機構、文化團體多樣化合作,解決美育師資短缺問題。實施藝術家駐留計劃,邀請優秀藝術工作者、高校專業教師、民間藝人及非遺傳承人等進校創作、展示分享,積極參與學校美育實踐活動和學生藝術社團的指導評價。(市教育局會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聯負責)
9.提高美育教師素養。完善學校、區(市)、市三級美育教師培訓體系,把提升美育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納入區(市)、學校教育發展整體規劃,全面提高美育教師的政治素養、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建立以美育專家、高校藝術教師、美育名師與一線教師為主體的交流展示平臺,形成協同機制。加強美育名師培養及工作室創建力度,建設美育名師工作室200個,充分發揮名師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市中小學美育高質量發展。實施面向學校管理者及全體教師的美育素養提升計劃,提升學校全體教職工的美育素養。(市教育局會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聯負責)
10.保障美育教師待遇。將美育教師承擔的藝術社團指導參展、課外活動、走教任務等計入工作量。暢通美育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市級藝術展演活動,獲得相應獎項的,視同美育教師教學成果,在參加教學科研工作評定、職務職稱晉升評審、績效工資內部分配等方面,享受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在教學成果獎等評選表彰中,確保美育教師占有一定比例。(市教育局會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四)創新機制,實施美育評價體系完善行動。
11.完善美育評價機制。加強美育過程性評價與監督,完善中小學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第三方抽測機制,優化抽測內容及方式,實施年度通報及跟蹤督查。(市教育局負責)
12.深化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藝術學科考試改革。進一步完善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藝術學科考試體系,全面更新藝術學科考試題庫,確保美育評價更加科學精準。(市教育局負責)
13.健全督導評價制度。把美育政策落實情況、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情況和學校美育工作開展情況等納入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和學校高質量發展評價。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區(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按照有關規定對負責人進行問責。(市教育局會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五)整合資源,實施美育辦學條件改善行動。
14.加大美育經費投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學校美育工作。市和區(市)要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多渠道籌措、落實美育專項資金,加快學校美育工作發展。(市教育局會同市財政局負責)
15.完善美育場地設施建設。按標準配齊美育場地設施,建立健全美育器材補充機制。通過政府支持、社會共享及鄉土資源創新利用等多種方式,加強條件薄弱學校美育設施建設。到2024年,城區學校達到《青島市教育裝備配備標準(2020版)》,農村薄弱學校達到《山東省普通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市教育局負責)
16.推動美育協同創新。實施“藝美童心”島城空間美育行動,將中小學美育融入城鄉美化和公共設施建設,積極營造全民參與、人人共建的社會美育氛圍。依托文化院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創建美育綜合研究基地,探索校校協同、校所協同、校企協同、校地協同的創新培養模式。鼓勵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免費或優惠向學生開放,優化美育特色研學活動及課后服務。建立文教融合機制,促進資源交流共享。搭建家庭、學校、社會共育共享平臺,實現三位一體的良好美育新生態。(市教育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
17.均衡城鄉美育發展。實施“藝潤鄉校”高校助力工程,以高校專業藝術資源為依托,在美育規劃、師資培養、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教研科研、社團活動等方面為農村薄弱學校提供精準幫扶“菜單”,加快農村薄弱學校美育發展。 2024年年底前,幫扶農村薄弱中小學50所。深入開展城鄉對口幫扶活動,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實現城鄉美育均衡發展。(市教育局會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18.建設美育信息化平臺。充分利用全市“十個一”項目信息平臺,開設藝術專項板塊,建設市、區(市)、學校三級不同學段藝術課程、藝術項目、專業師資等藝術資源庫,運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學校美育資源成果共建共享渠道。(市教育局負責)
三、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區(市)要把學校美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統籌規劃、部門聯動,落實學校美育改革的政策、經費和條件保障。教育部門要履行職責,牽頭做好學校美育工作,結合實際,組織學校制定美育發展實施方案;相關部門要 明確責任分工,研究具體措施,形成政府、學校、社會各負其責、協同治理的美育發展新格局。(市教育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
(二)加強宣傳引導。進一步做好美育政策的宣傳解讀,及時宣傳推廣學校美育工作的優秀經驗和典型案例,營造“崇美、尚美、育美”的良好社會氛圍。(市教育局會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