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VA视频一区二区,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国产真实夫妇交换视频,日本不卡不码高清免费

山東省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2018-06-12 08:59:00
趙麗
發證機關:山東省教育廳
發文編號:魯教體發〔2018〕2號
學段:小學,初中,高中,高等學校

政策發布日期:2018-06-04
政策執行日期:2018-06-04 至 2020-12-31

山東省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理念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作為學校體育的基本目標,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高學校體育質量,增強學校體育育人功能,培養意志堅強、體魄強健、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到2018年底,各級各類學校全部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體育課程, 全部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到2020年,學校全部配齊配足體育教師,體育場館設施和器材配備全部達到省定辦學標準,所有學校均建有特色體育項目,業余訓練水平顯著提高,在全國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取得優異成績。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體育課程提質計劃。

1.開齊開足體育課程。大中小學要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體育課程。到2018年底,大中小學校體育課程開齊開足率要達到100%。(教育部門負責)

2.構建體育課程“超市”。學校應以培養學生體育意識、體育興趣、運動技能和習慣為目標,根據學生體質差異、身心發育規律,構建學生自主選擇的體育課程和課外活動項目“超市”,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項目。到2020年,使每一個在校學生均能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教育部門負責)

(二)實施“一校多品”工程。

3.開展運動項目教學。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打破行政班,開展運動項目教學,提高體育課程質量和學生專項運動能力。大力推動足球、籃球、排球、橄欖球等集體球類項目,積極推進田徑、游泳、器械體操等個人項目,廣泛開展乒乓球、羽毛球、武術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進一步挖掘地方民間體育資源,充實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市縣級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指導,到2018年底,使每一所學校均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體育項目;到2020年,形成 “一校多品”的特色體育項目。(教育部門負責)

(三)實施學生體質提升計劃。

4.堅持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學校每天上午統一安排25—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認真組織學生做好課間操,鼓勵自主開發易學、易做、運動量適中的自編操等。開展課間陽光體育活動評比,推動課間體育活動深入開展。(教育部門負責)

5.落實“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制度。學校要制定“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實施方案,強化學生課外鍛煉。課外體育活動與體育課教學內容應相互銜接、互為補充,滿足學生體育愛好和特長發展的需求。高校要加強體育課程管理,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日常教學計劃,學生每周至少參加3次課外體育鍛煉。(教育部門負責)

6.開展早操和冬季長跑等集體性學生體育活動。各級各類學校要開展以“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為主題的集體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堅持開展學生冬季長跑等群體性體育活動。寄宿制學校要堅持早操制度。普通高校要建立學生每日運動量定額,運用運動管理軟件督促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到2018年底,全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明顯改善,體質健康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教育部門負責)

(四)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自動化工程。

7.實現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自動化、網絡化。高校和中小學校要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運用現代化的測試軟件、測試設備,以集中測試、集中體檢、體質達標運動會或委托第三方等方式,每年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測試。市縣級財政、教育、體育部門要在經費投入、軟件和設備配備等方面支持學校推進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自動化、網絡化工作。到2020年,全省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要全部實現自動測試、數據自動匯總和網絡直傳直報。(教育部門牽頭,財政、體育部門配合)

(五)實施特色項目學校建設質量提升工程。

8.加強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建設。市縣級體育、教育部門要按照《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評定標準與細則》,每年對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進行考核,促進其發揮校園體育普及、學校運動隊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省體育局、省教育廳在2020年前完成對600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重新認定工作。(體育部門牽頭,教育部門配合)

9.提高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質量。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要按照《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標準(試行)》要求,強化組織領導和條件保障,落實教育教學要求,完善訓練和競賽體系,夯實校園足球運動基礎,不斷提高校園足球運動水平,在全國各級別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各級教育、體育部門要以加強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提高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質量,積極擴大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范圍。到2020年,全省經教育部認定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要達到2000所。(教育部門牽頭,體育部門配合)

10.加強學校運動隊和體育社團建設。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普通高校均應組建運動隊和體育社團,開展課余訓練,保證每天系統訓練一小時以上,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體育教學模式和體育傳統優勢項目。具有高水平運動員和體育單獨招生資格的高校,在2018年底前全部組建高水平運動隊,進行常年專業運動訓練。結合體校辦學模式改革,積極與體校開展聯合辦學、聯合辦隊,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學校運動隊訓練水平,為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提供成才路徑。各市、各高校要在廣泛發動、人人參與的基礎上,做好優秀運動員的選拔培養工作,確保我省在2020年全國第十四屆學生運動會取得優異成績。 (教育部門牽頭,體育部門配合)

11.建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高校淘汰機制。省體育局、省教育廳將通過完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創建命名和動態評估工作,淘汰不達標學校,進一步優化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項目結構和賽事布局,穩步提升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輸送數量和質量。依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復核指標體系》,每年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長履行職責情況、足球教學與訓練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復核,對達不到規定條件的,取消其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資格。組織開展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高校達標評估,對生源不足、訓練比賽水平低下以及對本校體育教學和群體性體育活動示范引領作用不明顯的運動項目,取消其高水平運動員招生資格。(教育、體育部門分工負責)

(六)完善學校體育競賽體系。

12.加強校內體育競賽。學校要健全校園體育競賽機制,設置學生喜聞樂見、易于參與的競技性、健身性和民族性、地域性體育項目,廣泛開展小型多樣的班級、年級、院系和校際間體育競賽,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競賽,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到2020年,所有學校每年至少舉辦1次綜合性運動會或陽光體育節、2次以上學校特色項目體育比賽。(教育部門負責)

13.豐富省級聯賽活動。省、市、縣(市、區)體育、教育部門在繼續辦好每年一屆的大中小學生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的三級聯賽和每3年舉辦一屆全省學生運動會的基礎上,增設全省校園足球錦標賽,自2018年起,每年舉辦一屆。(教育、體育部門分工負責)

(七)實施體育教師補充計劃。

14.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各市要根據崗位空缺情況,加大補充體育教師力度,到2020年全部配齊配足中小學體育教師。體育教師短缺的縣(市、區)在新任教師招聘中要優先招聘體育教師,有條件的可采取先面試后筆試的辦法,注重考察應聘人員的體育技能。鼓勵采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聘用優秀教練員、運動員和有體育特長的志愿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體育教師和帶運動隊訓練。各級教育部門要積極推進中小學體育教師全員培訓,加快中青年體育骨干教師培養,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機構編制、體育部門分工負責)

(八)實施學校體育設施達標建設計劃。

15.改善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場地設施條件。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要依據《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基本辦學條件標準》,把體育設施列為學校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到2020年,全部按標準配齊中小學體育場館設施,配好體育器材,為體育教師配備必要的教學裝備。各級體育部門應將體育場館和全民健身路徑等公共體育設施建在學校或學校周邊。(教育、體育部門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學校體育工作協調機制。機構編制、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體育部門應強化部門職責,認真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辦發〔2016〕27號文件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確定的目標任務,定期就學校體育工作進行會商,切實解決學校體育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建立和完善工作激勵機制,對推動學校體育工作深入開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對在全國和省市縣三級學生運動會取得優異成績的運動員、教練員給予表揚和獎勵。(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機構編制、體育部門分工負責)

(二)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督導評價。自2018年起,省教育廳依據《山東省縣域學校體育工作評價辦法》,對各縣(市、區)學校體育工作的組織領導、學校教育、條件保障、學生體質等開展評價,對成績優秀的縣(市、區)予以表揚,對成績不合格的予以通報。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2年下降的市、縣(市、區),在對市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工作中按降低一個檔次處理。對不能貫徹落實國家學校體育法律法規政策、不能開齊學校體育課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下降的學校校長及有關責任人員,市縣教育部門要進行問責。(教育部門負責)

(三)改革體育中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各市教育部門要根據《山東省初中體育科目學業水平考試指導意見》《山東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改革本轄區的體育科目初中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辦法,建立“運動參與+體質健康測試+運動技能測試”的體育考試評價新機制,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教育部門負責)

(四)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數據公開發布制度。各級教育、體育部門每年要對學校開展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對測試數據進行抽查復核。省教育廳每年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大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數據開展實地抽測復核,抽測數據向社會發布并通報各市人民政府,將其作為評價高校和市、縣(市、區)教育部門體育工作的重要依據。(教育部門牽頭,體育部門配合)

(五)加大學校體育經費投入。各級財政要加大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投入,確保學校體育工作所需經費。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發展學校體育,多渠道增加學校體育投入。各級教育部門要將學校體育工作經費納入年度預算,保障學校體育工作正常開展。學校公用經費支出要確保日常體育教學、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體育教師培訓等工作需要,保障運動隊訓練、比賽和購買學生運動傷害保險等需求。各級體育部門每年在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資金用于青少年體育培訓和賽事推廣等項目。(教育、財政、體育部門分工負責)

搜索政策文章
政策類目
發表評論
移動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