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繁華:以生態教育觀引領綜合教育改革
- 2017-08-28 09:05:00
- 管理員 轉貼
- 4940
以生態教育觀引領綜合教育改革
演講者︱孟繁華
黃全愈教授講到了一個生態鏈條,講到一個生物鏈,我順便也講一個小故事。
幾年前的暑期,中央電視臺有直播過馬賽馬拉大草原的角馬的遷徙。你觀察這個食物鏈的關系相當慘烈,幾乎是血淋淋的一種關系。我們人類普遍心善,保護 弱勢群體的這種心理狀態油然而生,你看那個角馬遷徙的時候心里一定這樣想,這個角馬千萬別讓鱷魚給吃了,你們快點走快點走。后來你如果在這個大草原上感受 的話,你們一定會有這種想法,這個角馬確實就應該讓這個鱷魚吃一部分。你不讓它吃,這個鱷魚不就餓死了嗎?這個鱷魚怎么生存、怎么發展呢?但是這個角馬也 不能讓它吃多,吃多了這個鱷魚又無限膨脹,角馬就逐漸萎縮,所以達到一個有機的平衡是最佳狀態。良好的生態觀指導下,這種生物體系的自我演化,內生的狀態 是一種最佳的狀態。你就不能說我要發展鱷魚,或者說我要發展角馬。你也不能說我要加強鱷魚,或者說加強角馬。但是現實中,我們的教育工作中,經常就說這樣 的話,我們要加強這一部分,我們要強化這一部分,要大力促進這一部分。你要在加強鱷魚的同時,一定想到角馬在萎縮,你這個生態系統處在一個非常麻煩、不良 的狀態下,有可能產生這種狀況。所以我們表達某項事業的時候一定要有一種全局觀、系統觀、生態觀來進行考察。這是我的報告主題,用生態觀引領我們的教育改 革。
開場白的時候幾位專家都提到了,我們要回到事情的原點。我們的原點是什么?是教育的本質,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我們作為 教育工作者,做教育無非就是干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教師要喚醒人的、學生的生命意識,充滿了活力,生命力在加強。第二件事要啟迪學生的精神世界,精神的力量 非常偉大,不同的精神世界最后的結果完全不同。第三件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建構學生的生存方式,得有本事。基于這三件事,我前一段時間提出了三個概念,第一個概念叫正教育。你干了這個事要是符合這三條就叫正教育。第二個概念叫零教育。所謂零教育你干了白干或者你怎么喚醒他的生命意識,也沒有啟迪他的精神世界,沒有學到什么真本事。第三個概念叫負教育。所謂負教育,就是與這三件事背道而馳,不但沒有喚醒他的生命意識,而且詆毀他的生命力、詆毀他的精神世界。這三個概念我們作為一個分析框架,我們來看一看我們現在做了一些什么。
我們講兩個極端的案例,這都是來自于官方媒體的報道。可能大家都知道這件事,這是顧老師先發現的,我拿過來了為我所用。《中國教育報》登的圖片,這 是某省的一所實驗學校,校長搞改革創新,孩子中餐采取這種辦法,所謂的激勵后進生,表揚所謂的成績好的先進生,就是所謂的差生侍候優等生吃飯,給他端盤洗 碗,他們吃完以后成績差的學生再吃。這也是某省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一個西部省的一所非常著名的,所謂綠領巾事件,學生成績好的孩子戴上紅領巾,學生成績差 的孩子就戴上綠領巾。綠領巾的同學招搖過市,我是壞孩子,我學習成績不好。我們想一想,對照剛才說的三條,喚醒他的生命意識了嗎?壓制他的生命力。啟迪他 的精神世界了嗎?詆毀他的精神世界,這是典型的負教育現象。我只是取了網上比較流行的兩張照片給大家展示一下。在高等教育中比比皆是,我今天是不好意思說 而已,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比比皆是,到處充滿負教育的現象。
這個現象怎么來的?顯然是我們的發展實踐出了問題。我們首先從人的發展歷史來看,如果從我的視角來看,無疑就是經歷三大階段,一個世紀以來,第一個 階段,可以給它命名為所謂以人為成本的階段,人是我的成本,你是我的員工、教師、學生,你都是我的成本。我的學生學習好了,考上大學更多點,為我學校爭 光,老師也是我的成本,你好好干,員工、工人也都是如此,以前都是這樣的。第二個階段,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階段,所謂以人為資源階段,人力資源專業大學里 面都有,也有這個學科,現在成為二級學科了,大學招生還蠻火的。這個階段比第一個階段有所進步,重在對人的開發、培訓和培養。但是根本的目的還是想取得更 大的效益,讓我們越來越感覺到格調不高。一個石油產品你想把它變成塑料、變成衣服,我們很多衣服都是石油產品變的,這樣一來其實它的效益提高了,它的產值 提高了,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你現在為了博取更大的效益,這是第二階段。第三個階段,所謂的以人為本的階段。盡管在國際上人本主義哲學流行一個多世紀的時間 了,但是真正稱為人們的思想觀念,從中國來說還是本世紀的事兒,在國際上略微早一點,我們強調對人的尊重、關心和發展,公平的社會就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 會,所有人平等共享的社會。還是一種觀念的問題,剛才說之所以產生這么多負教育現象,恐怕與我們的這個觀念直接相關。
幾年前,我查到了1983年有一本書《新發展觀》,作者是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有法文、有英文,沒有中文,我看到這本書如獲至寶。1983年他就提 出所謂世界發展整體的、綜合的和內生的這樣一種本性,特別是內生性,我們現在也經常說,很多學者那時候就提出,并且付諸實踐了。那時候一種以滿足人的需求 為中心價值取向、以生態學的系統觀為指導、以人的智力資源為基礎、以人與自然統一的生態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綜合發展觀"已悄然興起。現在看,這與中央提出 的五大發展理念非常正確,與所謂的生態發展觀是高度契合,非常一致的,我完全同意,完全支持,并且不斷加強這方面的學習,但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很多情況下 并不是如此,我們說指導思想和我們實際實踐是兩張皮的情況比比皆是。
如此我們看,我們怎么辦?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由單一發展轉向和諧共生。首先要改變 我們起草文件過程中那種一貫的范式。你回去查,一些地方文件一定是加強、強化,這就相當于加強鱷魚或者加強角馬,你加強的同時一定會對教育生態有一種影 響,甚至破壞。需要加強的話,我們也不能猛加強,你應該慢慢加強,漸進式發展。有人總結中國發展之路是漸進發展之路,我們不能突然來一個什么運動,這樣就 會對我們的教育生態帶來影響,甚至是破壞,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觀念。
怎么辦?我再講一個小故事,我自己編的,曾經在《中國教育報》也發表過。起了個名叫燒開水效應,我是一個領導,我要指示我的員工完成一項任務,這壺 水從室溫20度在10分鐘以內加熱到120度。這個員工就開始加熱。20度、30度、40度,5分鐘到了,100度沸騰了。領導說我要中期檢查。報告領 導,時間一半,完成任務過半,從20度給你加熱到了100度,完成任務80%,值得表揚,超額了。下半場開始了,100度、100度,還是100度,5分 鐘又過去了,還是100度。上半場超額完成任務,下半場一事無成。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對吧,我們常常犯這種毛病。我們上半場的任務完成得很好,下半場一事 無成。下半場到底怎么辦?你如果按照這種傳統模式繼續燒,燒干了還是100度,下半場必須創新。所謂的創新,就這個小故事說很簡單,換成一個高壓鍋就可以 了,一會兒就到120度了。上半場用傳統的方式方法行之有效,下半場以創新的方法。這個創新就在我們眼前,就這么簡單,不是說我們沒法創新、不會創新,就 這么簡單,普通水鍋換成高壓鍋就完成這個任務。我們經常忽略這樣的簡單道理,這是燒開水效應,上半場和下半場理論。上半場我們廣泛采取競爭的辦法,來推進 我們的工作,市場經濟的核心就在于競爭。下半場我們今天會議的主題是人類共同體,人類命運的共同體就是采取這種合作的方式方法,才能變得行之有效,否則的 話你繼續采用原來的方式方法,不斷加強這個、加強那個,最后什么也不強,你試試。
你不讓加強,我怎么辦?既要做加法,又要做減法。過去我們習以為常做加法,今天我們就要做三個減法,一個減法是教育標簽化,第二個減法是教育行政化,第三個減法是教育工程化。所 謂的標簽化很簡單,你們看看吧,我們教育領域中有多少,大學有多少相關的百千,重大獎勵,國家三大獎,國家教育成果獎、人文社科獎,各種各樣的省部級獎, 不停的獎勵。人才計劃,什么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長江、百千萬、院士等等,不勝枚舉,據說我們的人才計劃有80多項,加上省級的,我不知道黑龍江叫啥,山 東叫泰山,河南叫黃河,北京叫長城,黑龍江叫龍江,我們廣東叫珠江吧?我猜準了,一定是名山大川,各種各樣的人才獎勵。重大項目,專家組織,我們看一看學 校主頁上怎么介紹自己的學校概況,我隨機抽出了北京的一所不是最有名的學校,也是很有名的學校,我們看一看,其他學校也是如此。我們看一看國際著名大學怎 么介紹,我們對這個社會的貢獻率,我們培養多少社會精英,在五百強里面我們占有一席之地。我們是怎么說的?都是內部的指標,我們多少個這樣的人、多少個那 樣的人。還有去行政化,我點到為止,去行政化的核心意義在于去大學的標準化。再一個是彰顯它的特色、彰顯它的多樣性,不在于行政級別。級別沒有任何意思, 你去了也好、不去也好,無所謂,關鍵是它的特色。現在我們的學校也差不多一樣了,格局一樣,模式基本一樣,管理方式方法也是一樣的。再一個是去工程化,我 也點到為止,運用工程項目的管理方式方法,顯然它忽視了教育的本性,忽視了教育的系統性、漸進性和長效性,忽視了剛才我說的三條。
時間有限點到為止。希望與人類命運的共同體同呼吸、共命運,祝愿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越來越好。
謝謝大家!聯系人: | 吳先生 |
---|---|
電話: | 0532-66006011(周一到周五9:00~17:00) |
Email: | doc@yincai-kejiao.com |
地址: | 青島市北區連云港路20號7080中心廣場1號樓1205 |